ENG
中文教學法 縱橫系統 語言功能與教學 現龍系列 母語教學 研究、著作及軟件 討論區
首頁 >研究、著作及軟件 > 著作及軟件 > 多媒體教學 > 學習與教學—電腦輔助中文閱讀理解

《學習與教學—電腦輔助中文閱讀理解》

目錄

learn_teach.gif (13300 bytes)

著作:學習與教學—電腦輔助中文閱讀理解
主編:謝錫金
內含:
1. 光盤一只
2. 《學習與教學》一本

【序】

  中國語文科一向都給人沉悶、呆板的感覺,很多優秀的學生都寧願或被安排選讀理科,錢鍾書在《圍城》中提到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,而外國文系也瞧不起中國語文系學生」。隨著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設立,大學入學的要求,加上香港回歸中國,很多人都開始注意中國語文教育了。

  近年有不少人士指出:香港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不斷下降的趨勢,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已是刻不容緩的事。有很多語文教育工作者認為: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,多讀多寫是唯一的方法。不過,在傳統的框架下,語文課時不多,語文課程又十分緊迫,再加上語文教師的工作量十分沉重,日常批改學生的作業也感到吃力;假如只是單方面要求學生多讀多寫,教師不能即時評核,也很難得知教學效果。況且,現今的電視、電影、電腦光碟和電腦國際網絡等多媒體影像事業十分發達,學生喜歡接觸多媒體,不要說多讀多寫,我們如何吸引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也顯得十分困難。除此之外,中國語文科已不再是文科生的專利了,理科生也要修讀。在統一的課程裡,我們實在很難兼顧不同程度和不同興趣的學生,這些都產生很多教學和學習困難。

  香港大學課程學系教師,不斷研究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,希望能減輕語文教師的工作量,同時又能有高效能的教學。為了改善中文教學的困境,以及增加中文課堂的趣味,我們嘗試在閱讀教學方面,擺脫傳統的框架,引入了新的閱讀教學理論,再結合高科技,製作了一系列的電腦軟件教材套,希望能為語文教學尋找一個新的方向。

  由語文基金贊助,香港大學課程學系語文專家、電腦教學專家、電腦程式編寫專家和資深語文老師共同組成的研究隊伍,經過多年的努力,已設計了多套多媒體軟件以輔助中國語文學習,現在已正式定名為「現龍系列」。「現龍」的意念是取自《易經》「潛龍勿用,見龍在田,飛龍在天」,表示我們仍在嘗試階段,離成功之路尚有一段距離。

  「現龍系列」包括閱讀理解和漢語字詞學習系統。閱讀理解系列包括:斷句、標點、尋找關鍵詞、段主句、句群、劃分段落、尋找篇章主旨、閱讀記敘文和閱讀議論文軟件漢語字詞學習系統包括:誦詩識字、歷奇故事、字詞知識庫和個人筆記簿。

  閱讀理解系列得到語文基金贊助,已製作了一套光碟和一本使用手冊。本論文集主要是介紹閱讀理論、軟件特色和電腦在閱讀教學上的突破等。

  本軟件的設計在教學上也有一定的突破,現略述如下:一、學生在做練習時,電腦可以提供即時的回饋,刺激學生思考。二、在同一課堂裡,不同的學生可以做不同的練習,方便老師照顧個別差異。三、教師可以利用本軟件測試文章的難易度。四、軟件設有即時批改功能,可以讓學生自我診斷學習困難和即時改正錯誤。五、學生可以學習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。六、軟件也提供教師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:從做練習、測驗、評核、統計到糾正學生的錯誤。七、教師們可以集體備課,減輕工作量。

  除了上述的優點外,本軟件更嘗試針對讀者的閱讀心理,將閱讀的複雜心理過程,分解為一系列重要的環節,使閱讀教學成為一個有系統的教學。另外,由於軟件可以準確記錄時間,教師可以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。

  不過,本軟件的發展和實踐,最重要是語文教師和家長的參與和支持。至於在中文課堂中如何有效運用本軟件,更有賴各位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寶貴的意見,使我們可以藉著本軟件,進一步探討和研究語文教學的策略。

謝錫金
現龍系列中文閱讀理解系列總策劃
香港大學課程學系


【目錄】

羅陸慧英序

謝錫金序

鳴謝

一. 電腦輔助中文閱讀理解與教學:總體設計
謝錫金、祁永華、羅陸慧英、劉文建

 

二. 斷句、標點符號的學習、測驗、診斷和能力評估
謝錫金、祁永華、羅陸慧英、劉文建

 

三. 關鍵詞、段主句、句群、分段及篇章主旨的學習、測驗、診斷和能力評估
謝錫金、祁永華、羅燕琴、羅陸慧英、譚佩儀、劉文建

 

四. 篇章結構的學習、測驗、診斷和能力評估
謝錫金、祁永華、羅燕琴、譚佩儀、劉文建

附錄:現龍系列研究論文



第七屆現代應用文國際研討會將於102325日舉行。
   
教學著作加入了《學校實用文闡釋》和《母語教學施行情況調查報告》。
   
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(PIRLS)國際報告發佈會
200349日順利舉行。國際報告摘要可在此下載

   
試用「綜合高校識字法」的 學校超過170所,詳情可於 「綜合高效識字」校本經驗 瀏覽。

中心目標及憲章 | 加入我們 | 聯絡我們 | 網站地圖 | 網站說明 | 私隱及版權條款 | 香港大學

©2006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
Centre fo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.